相关栏目
    热点文章
    首页 » 专升本 » 正文

    太阳集团tcy8722普通专升本招生专业介绍(二)

    发布时间:2022年05月24日 来源: 太阳集团tcy8722 字体大小:


    学院下设机械系、机器人工程系、工业设计系、自动化系、电子信息系、电气工程系、实验实训中心;拥有广东省机器人集成与应用技术工程研究中心、广州园大智能有限公司、省级智能制造产业学院、中兴通讯信息工程产业学院;设有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智能制造工程、机器人工程、人工智能、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物联网工程等11个本科专业。 

    特色专业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是省级一流专业、省级应用型人才培养示范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是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和校级一流专业。电气工程是省级重点培育学科、机械工程是校级优势学科。

    教学条件

    学院有省级教学实验示范中心2个,智能制造、电气电子各类实验室69个,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4000多万元;有省级大学生实践教学基地2个,校外实习基地33个。广东省机器人集成与应用技术工程研究中心,具备一定的研发能力,承接校内外纵横向研究项目和知识产权转化,已有4项专利转化为产品,创造产值2000多万元;校办企业广州园大智能有限公司,主营业务为机器人教学设备,年产值5000多万元,行销全国十多个省市的职业技术院校。

     (图为智能制造典型应用实验室)

    师资力量

    学院师资力量雄厚,有教师96人,其中教授18人,副教授23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13人,机械工程教学团队是省级教学团队。近三年申请纵横向项目项36项,共计300多万元;发表学术论文50多篇;申报专利150件,其中授权发明专利8件;获省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校级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各类教学奖5项。

     (图为电气工程学科团队研发的磁抗电控器MCR应用在35KV电网上)

    人才培养

    学院秉承“学用心志,行知诚明”的理念,狠抓学生动脑动手能力的培养,办学特色明显:学校、企业、研究所与工程中心“三位一体”的协同人才培养模式;多学科交叉融合、专业课程间技术融合、专业与思政培养融合的“三融合”人才培养体系;强化工程应用能力、强化动手能力、强化创新能力培养的“三强化”核心能力训练教学过程。

    由于学生实践技能强、专业综合素质高,在省级和国家级“互联网+”、“挑战杯”、“电子设计大赛”、“全国大学生工程机器人大赛”、“ROBOCON全国大学生机器人大赛”、“恩智浦”杯全国大学生智能车竞赛、大学生工程训练综合能力竞赛、大学生工科实验综合技能大赛、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等各种赛事活动中,屡获佳绩,近两年获得国家级一等奖、省级一等奖等奖项300多项;同时,学生就业质量和薪酬也普遍较高,毕业生供不应求,历年学生平均就业率96%以上,各专业毕业生深受大湾区相关企业欢迎。

     2021年普通专升本投档录取分数线)

     

    专业介绍

    1、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专业定位

    本专业适应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和广东省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面向机械行业及相关生产制造企业、科研单位及教育教学等单位,培养具有机械产品设计、加工、管理、运行和维护等技术工作的工程应用型人才。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备机械设计、制造、自动控制、工业机器人方面的专业基础知识,掌握机电装备与产品设计、制造及生产组织管理等方面的能力,尤其是数控应用技术,能在广东大湾区制造业相关企事业,从事产品开发、设计、制造、管理、销售等方面工作,具备“精技术、懂经营、善服务、能创新”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本专业学生可考取的证书:数控车工、铣工、加工中心操作工证书。

    主要课程

    机械制图与AutoCAD、电工电子技术基础、工程力学、机械设计基础、机械制造基础、机电传动控制、工程材料、机械制造工艺学、液压与气动技术、数控技术、工业机器人技术、智能制造导论、机械设计课程设计、制造工艺课程设计、数控加工实训等。

    就业方向

    在广东及大湾区从事机械装备、产品的设计、机械电子产品生产制造;数控机床、加工中心、机器人等装备编程控制;智能设备、机器人等安装调试与维修;以及机电产品销售、管理和服务。也可以在高等学校和研究部门从事专业相关的教学和科研工作。

    师资队伍

    目前本专业师资力量雄厚,校内教学人员12人,外骋教授级专家3人,共计15人。其中,校内教授2人,占比33%(包括外聘教授),高级工程师及副教授6人,占比40%,讲师4人,占比27%;硕士、博士学历人员9人,占60%;具有本专业工程实践经验的教师10人,占67%。

    教师队伍年龄结构、知识结构合理,具有本专业教学与科研能力,能满足本专业教学需求。

    教学条件

    本专业教学条件优良,除了教师队伍能满足本专业需求外,教学硬件条件也非常丰富。除了通用教学设备外,还具有金工实训设备、机械加工设备等各种实训设备,总价值超过3000万;专业实验室共36个,其中,机器人应用实验室、机器人创新实验室、机器人仿真离线编程实验室、数控技术实验室、虚拟产品开发实验室等,满足现代机械专业新的发展需求;同时,为了加强学生工程实践与工程应用能力,与企业开展合作,共建有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12个,其中,比亚迪股份有限公司、广州数控设备有限公司、汉威泰(广州)电器制造有限公司、江门华通丰田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等知名企业均是与本专业长期进行校企合作单位,为学生参加工程实践提供了良好实训条件。

     (优利德科技(中国)股份有限公司实践实习)

    其他亮点

    (1)建立智能制造产业学院,发挥民办校管理灵活优势与企业研究院所深度融合,解决师资力量、设备资源、人才培养的共享问题,探索“三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

    (2)通过产业学院,专业素质与企业工程理念相结合、专业课程与企业技术工艺相结合、教学手段与企业生产环境相结合,实现贴近企业需求的人才培养过程。

    (3)建立创新班,以项目为载体,创新实践教学。教师工作室选择工程或竞赛项目,学生参加方案论证、机电结构设计、控制编程、加工制造、组装调试等过程,实现智能制造全过程能力训练、自主学习和竞赛成果展现。

    (4)利用工作室组织学生参与科研、社会实践。本专业工作室数量多,种类全,每学期均组织学生进行科研、参加机械设计、工业机器人等各种比赛,提高学生产品设计能力,工程管理与营运能力。

     (图为学生获长沙国际机械设计一等奖)

     

    2、机器人工程

    专业定位

    本专业适应粤港澳大湾区和广东省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面向机器人设计制造及机器人集成(机器人工作站、机器人生产线)应用领域,培养具有机器人工程及其自动化领域基础理论、专业素养、工程应用能力,能从事机器人产品开发、设计、制造、管理、销售等方面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备机械、电子技术基础知识,掌握机器人机构、电气设计、机器人工作站、生产线自动化设计能力,尤其是智能化设计能力,能在大湾区智能装备、机电制造企业从事机器人相关的自动化智能化设计、集成应用开发、生产制造、安装调试、运行管理、产品销售等工作,具备“精技术、能创新、懂经营、善服务”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本专业学生可考取的证书有工业机器人系统运维工、机器人维修工证书。

    主要课程

    机械制图与AutoCAD、C语言程序设计、液压与气压技术、机械设计基础、控制工程基础、机械制造技术基础、工业机器人技术、电气控制与PLC、机器人传感与测试技术、机器人工作站及生产线系统设计、智能制造、人工智能、工业机器人编程与仿真、机器人机电系统装配与调试实训、工业机器人工作站与生产线综合实训、机器人工作站故障诊断与维修实训等。

    就业方向

    在广东及大湾区从事制造业中工业机器人及自动化生产线的设计、制造、安装、调试、编程控制、生产现场技术管理、维护运营及机电产品销售等工作。也可以在高等学校和研究部门从事专业相关的教学和科研工作。

    师资队伍

    本专业师资力量雄厚,能够满足专业的各门课程的教学需求。有12位专业教师,其中教师队伍中,教授2人,副教授5人,讲师4人,工程师1人,其中高级职称占58%;硕士10人,硕士以上学位占83%。

    专业负责人在机械制造及机器人应用领域具有较高的学术造诣,熟悉并承担机器人工程专业教学工作。其余教师均具备机械电子或机械设计制造及其其自动化专业学科背景。

    教学条件

    本专业共有15个专业实验室,主要包括:PLC西门子实验室、单片机实验室、、电力电子技术实验室、传感器实验室、机器人原理与控制实训室、机器人应用实验室、机器人仿真与离线编程实验室、机器人创新与竞赛实验室、虚拟产品开发实验室、液压与气压传动实验室、机械设计实验室、机电一体化实验室、创新机器人实验室。设备总资产近2000万元,可用于该专业的教学实验设备(1000元以上)近3000(台/件)。

     (机器人原理与控制实验室)


     (机器人实验室设备)


     (智能制造机器人生产线)

     

    本专业依托以广东省工业机器人集成与应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教育部产学协同育人实践基地为实践平台,与行业内企业深度合作,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先后与广州园大智能设备制造有限公司、广州数控设备有限公司等10余家企业共建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每年可接纳学生300人次以上,为学生参加工程实践提供了良好实训条件。

     (图为产业学院合作单位广东省机械研究所研讨协同育人方案)

    其他亮点

    (1)校企深度合作。与广东三向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签订校企合作,对学生和教师进行培训、提供实习、实训,教师参与企业的项目研发。同时与“学校、企业、研究所”建立三位一体的新的研究和教学模式。

    (2)建立创新班。以项目为载体,创新实践教学,制定大学4年的实践计划、从设计到加工制造、组装调试等过程,实现智能制造全过程能力训练,培养学生自学能力、提高理论和实践操作结合的能力,作为毕业设计考核一项内容。

    (3)建立社会服务工作室、双师型,名师工作室。以各类工作室为平台,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学科竞赛,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自学能力。

     (图为2021年第二十届全国大学生机器人大赛ROBOCON一等奖)

     

     

     

     

     

     

     

     

     

     

     

     


    Baidu
    sog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