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栏目
    热点文章
    首页 » 学生工作 » 正文

    凝聚青春力量,探寻非遗文化|广理出“陶”行动实践队助力百千万工程(六)

    发布时间:2024年07月14日 来源: 太阳集团tcy8722 字体大小:

    何湛泉师傅访谈

    7月14日,太阳集团tcy8722“陶塑瓦脊艺术的传承与创新发展公益项目”社会社会实践队出“陶”行动小组深入中山小榄菊城陶屋,在这里有幸采访到古建筑陶塑瓦脊制作技艺非遗传承人何湛泉师傅,走进他深爱的陶塑事业,感受陶塑瓦脊的无限魅力。

    人物简介

    何湛泉生于1963年,广东省中山市小榄镇人。从小醋愛陶艺,17岁起师从佛山陶塑名匠劳植学艺,主攻岭南传统陶塑技艺,拥有近40年的石湾陶制作经验。从上世纪80年代起,先后承接了珠三角、港澳等地区40多项古建筑的陶塑瓦脊修复和新造工程。2016年11月,何泉被广东省住房城乡建设厅认定为“广东省首届传统建筑名匠(陶塑)”。2019年8月,何湛泉被中山市文化广电旅游局认定为“中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广东传统建筑陶塑瓦脊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

    香港鲁班先师庙简介

    出“陶”行动小组实践期间适逢何师傅承接香港鲁班先师庙的修复工作,实践队成员通过何师傅的讲解进一步体验陶塑瓦脊独特的魅力。

    香港鲁班先师庙,又称鲁班庙,位于西环青莲台,是香港岛中唯一一间拜祭鲁班的庙宇,现被列为香港一级历史建筑。庙宇建于清朝光绪十年(1884年),属两进式建筑物,供奉木匠祖师鲁班。庙宇设置多堵精巧护墙及大量雕刻塑像、浮雕及壁画。鲁班庙有不少泥塑,颇具地方色彩,在港岛庙宇较为少见。此庙的山墙、后墙和墀头都有泥塑图案,有“引福图”,有“学琴图”,有泥塑两组,“书图”,“花卉雀鸟图”,“醉酒图”,有不少书法和花鸟动物夹杂其间。

    何师傅此次主要对鲁班庙的瓦脊进行修复工作,全套瓦脊从香港拆下后运到菊城陶屋进行修复,随后先在香港九龙公园进行一个月的展览,然后再重装到鲁班先师庙。

    何湛泉师傅专访

    问:如何接触到香港鲁班先师庙的修复项目,初次见到庙宇时的感受?

    答:说起香港鲁班先师庙的恢复,在去年的6月份,这个庙被决定要进行恢复,香港国际委员会去到广东省古建筑协会找到会长,然后其想到了中山小榄菊城陶屋。2023年6月通知我去香港开会,看过瓦脊以后我给了一点意见给他们,他们表示认同,而且觉得我们很专业,于是最终决定由我们来恢复。这个香港鲁班庙的恢复和其他的瓦脊恢复比起来更有难度,因为以前做瓦脊和现在不同,在民国时期,石湾君御制造的两条瓦脊,在这一百年来,有些已经破烂,有些用别的材料已经修复过,现在隔了一百多年去做修复,无论是泥巴的松疏,釉的一体化,不断要调节,不断要尝试,所以在2024年春节以后,他们把两条瓦脊卸下来运来了菊城陶屋,于是我们就开始安心的和祖先对话,和祖先合作,一起将这个瓦脊给完成。

    问:在与祖先对话和修复的过程中有没有运用到现代技术?现代技术的发展对陶塑瓦脊有没有遇到一些挑战呢?

    答:作为我们岭南的古建筑,例如佛山的祖庙,香港的鲁班庙等,对文物的要求是以旧复旧,所以基本上都是照搬它原来的样子去恢复,但是我们在这个基础上,做旧这方面还是要做旧,泥巴、釉、木材融窑烧制。但是几十年后的今天,有些工艺是可以与时俱进的,我们通过吸收祖先的东西,如何在原来的基础上,增加一点纬度,加上我们时代的符号,我们就在考虑怎么利用祖先留下的珍贵的瓦脊传统文化,在读懂以后,未来怎么做。最近让我感受非常兴奋的一件事情就是,南大门大湾区的深中通道,是国人的骄傲,世界顶级的项目,受世人去认同去点赞,与时俱进对于一代工匠,手艺人,去研究怎么记录下我们时代的符号,我们也可以去用瓦脊做我们时代当下,对人类,对国家,对世界有贡献的项目。

    问:在从事陶塑瓦脊修复工作中,您有过什么最难忘或最有成就感的经历?希望这些经历能够走进大学生中,走进大众视野,让他们了解到这种工匠的精神。

    答:人在这个世上活着,但做的事情却不同,祖先说的一句话是“人死留名,雁过留声”,学习太重要了,但是学习过后有一种什么样的纬度去运用于自己,为社会为国家做些什么,我们怎么在文化自信这一方面,在家门口讲好自己的岭南故事,做好我们岭南人的本分。陶塑瓦脊就是我们岭南人的一种非常了不起的文化财富,我们怎么样去利用好,青年学生也是,不管是做哪一件事,哪一方面,实际上只要人能够笃定一件事情,坚守坚持下去,我相信是有结果的。

    通过与何师傅的对话中实践队成员们亲历亲验陶塑瓦脊非遗传承人的技艺和精神,对于其历史发展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对其的工匠精神有了更生动的见解。


    何湛泉师傅






    Baidu
    sogou